秦岭山脉寻宝之旅赤峪
秦岭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成为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山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除此以外,还有诸多中草药也藏在神秘的丛林之中,悄然无息的吸收着天地日月之精华。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山“寻宝”GOGOGO! 石苇《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5页码:90 石韦:一种生长在岩石上的草,生命力顽强,因为叶片呈长条形似剑,因此别名也成石剑,当地人(秦岭山脉)称“石琵琶”。石苇被载入《中国药典》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6~12g。 龙葵(本草纲目) 她也叫“龙葵”来源于“仙剑奇侠传三” 龙葵:别称:野辣子、黑豆豆,儿时记忆中的一道美食!尽管大人们说有毒,可孩子们玩过家家时还是用它来招待“客人”,还是吃了不少。那味道究竟是酸甜还是苦辣?已经记不起来了,唯一留在记忆中的是那些犹如黑珍珠般的小黑豆,长在包谷地边的土坎上,这晶莹剔透的黑豆豆和村头袅袅升起的炊烟、妈妈站在村口呼唤声共同组成了一副完美的图画。其实成熟的果实没有毒,因为果实中的生物碱会降低。龙葵在意大利语中是美女的意思,由于低剂量的龙葵会使瞳孔放大,所以当地美女会使用它让自己的双眼变得更迷人(风险提示:不推荐使用)《本草纲目》里,称龙葵为“水茄”“天泡草”和“老鸦酸浆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李时珍详细介绍到它:“皆处处有之……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滇南本草图说》说它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等,《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利尿消炎。 地肤子《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6页码: 地肤子:俗名就叫铁扫帚。农家房前屋后多有种植,茂盛者可长及人高。干啥用,扎扫帚用,待长成砍割,干后其茎如铁骨,梢又极其柔韧,故可用作扫帚,极为耐用。地肤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续断《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11页码: 续断:又叫“川续断”、六汗,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续断被载入《中国药典》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9~15g。 天南星《中国药典》来源: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4页码:57 天南星:别名一把伞、山苞谷,这个真的有毒(亲自尝试过,后果很严重)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被载入《中国药典》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散结消肿。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楮实子《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分类:药材和饮片 楮实子: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和杂质。其实就是桑科植物“构树”上结的“红果果”,肯定有很多人想问:能吃吗?答案是“可以吃”!没让大家失望吧!因为这“红果果”小时候经常吃,而且味道很甜,但不能多吃,会长口疮(不知道什么原因,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构树的树皮很结实,可以用来编织连架(一种打谷类农作物的传统农具)还可以编织草鞋。楮实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甘,寒。归肝、肾经。 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6~12g。 垂盆草《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8页码:垂盆草: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我们叫它“指甲菜”,做酸菜(浆水菜)原料用,现在还在吃这种菜。由于垂盆草总是低垂在盆边,就好像有着同情心的妇人一样,所以它的花语也就自然是同情了。垂盆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落地生根一点也不夸张,但它不喜欢阳光,总是喜欢生长在阴凉的地方。垂盆草被载入《中国药典》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15~30g。 牛蒡子《中国药典》来源:版一部分类:药材和饮片笔画:4页码:72; 牛蒡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别名:牛大力,关于这个名称背后还有一段传说:话说在古代,有一个旁姓老农,一家五口,二亩薄地,一头老黄牛,男耕女织也能维持一家生计。但是家中老母有病,症状多及视力模糊。一天,老农耕地累了在一棵树下睡着了,醒来看到老黄牛在路旁吃草,把牛赶来继续耕地,这老牛拉起犁来比刚开始时轻松多了,他自感有点跟不上趟。第二天老农又去耕地,休息时老牛又到路旁吃草,老农对昨日老牛吃过草后拉犁的牛劲大增有些奇怪,他想看看老牛吃的是啥草。过去一看,只见那草的叶子大而厚,像个大象耳朵,看牛吃得起劲,他就随手拔出一棵,那知这草的根长的吓人,足有三尺多长,形状有点象山药,掰开里面呈白色,咬一口尝尝微粘带点土腥味,不知不觉把这草根吃完了,也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反而觉得比刚才还精神了。于是,他拔了些带回家,让家人洗干净,切成段,再放几块萝卜一起煮,全家当汤喝。一连喝了七八天,老母亲的眼睛突然明亮了,原来的三多症状也消失了,还能干点体力活了。家中其他人的精神也大有改变,小儿子原来脸色土黄、嘴唇发白,如今变得红璞娇嫩,活泼可爱。全家人坐在一起议论这种草叫什么,给它起个名字,老农说:是老牛吃过这种草后拉犁才有劲的,我姓旁,在旁字上面加个草字头,就叫“牛蒡”吧!小儿子说:老牛吃了这种草就有劲,应该叫“大力根”。从此以后,人们叫这种草为“牛蒡”,也叫“牛大力”。牛蒡子也被载入《中国药典》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6~12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cd/4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 下一篇文章: 名师名医论中药第07期用透1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