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经抢救治疗渐入恢复期后,仍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失语等后遗症。

中风,是指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遍身麻木,言语不利或不语,或未经昏仆而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精气亏虚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而情志剧变、劳倦过度、暴饮暴食和跌仆是中风的诱发病因。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

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肢体瘫痪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所致的后遗症。高大夫在3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采用中医辩证用药配+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例,按照国家评估标准(主要对肢体运动、语言能力、反应能力评估)统计,基本治愈47例,占30%;显效45例,占29%;好转45%,占29%;无效21例,占12%;总有效率88%。

主要治疗方法:针刺+辩证用药

一、针刺治疗

基础穴位:印堂穴、水沟穴、合谷穴(双侧)、丰隆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太冲穴(双侧)、太溪穴(双侧)。

加穴:

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加廉泉穴;

上肢活动不利,加肩井穴(双侧);曲池穴(双侧)、手三里穴(双侧)、外关穴(双侧)。

下肢活动不利,加环跳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悬钟穴(双侧)、昆仑穴(双侧)。

二、辩证用药

1、风邪阻络

临床表现:手足肌肤麻木,或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至半身不遂,或兼外感症状,脉浮弦或弦细。

治法方药: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究汤。

秦究、羌活、防风、白芷、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白附子、全蝎。

按语:本型可以是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2.肝风内动

临床表现:素头晕耳鸣(高血压),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舌朱红,或苔黄,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方药:育阴潜阳,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加减。

白芍、元参、天冬、龙骨、牡蛎、龟版、代赭石、川牛膝、天麻、勾藤、菊花。

头痛加石决明、夏枯草。痰盛加胆南星、竹沥、川贝等。

按语: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前兆、中风后遗症等。

3.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偏枯不用,肢体乏力,面萎黄,或肢麻,舌淡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虚弱。

治法方药:益气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桑寄生、鸡血藤、丹参、蜈蚣、焦山楂、马钱子0.2克。

兼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胆南星、姜蚕、白芷、葛根。

兼肢体麻木加胆南星、半夏、陈皮、茯苓以理气燥湿而祛风痰。

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硝;

上肢偏枯加桑桂枝,下肢偏枯加牛膝、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如偏瘫日久,虽加重活血药而疗效不明显者,加水蛭、土虫,以破血通络。

4.风痰闭窍

临床表现:舌强,语言不利,肢体麻木,脉弦滑。

治法方药: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加减。

天麻、全蝎、胆南星、天竺黄、远志、石菖蒲、玉金、木香。以丸散为宜。

5.阳亢痰阻

临床表现:本型患者一般患有高血压、高血脂。

治法方药:平肝熄风,祛痰开窍。天麻勾藤饮、解语丹。

天麻、勾藤、茯苓、菊花、桑叶、贝母、甘草、竹茹、白芍、地黄、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竺黄、蝎尾。

若深度咨询可打电话,或用此号找"中医高大夫"加好友!

长按下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gx/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