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防治大集结
各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预防方案大集结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预防方案 预防方药 (一)成人处方 1.组成: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二)儿童处方 1.组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食疗方案 可适量食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山楂等;可适量饮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银花等。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预防方案 预防方药 (一)口服方药 普通人群 1.组成:贯众9-12g、苏梗12-15g、淡豆豉3-6g、酒大黄3-6g、苍术6-9g。 2.用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虚体易感人群 1.组成:生黄芪15-30g、炒白术15-30g、防风6-9g、羌活3-6g、佩兰10-15g、生姜3-6g。 2.用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武汉返(来)甘人群 1.组成:贯众9-12g、苍术6-9g、羌活6-9g、生黄芪9-15g、淡豆豉3-6g、生姜3-6g。 2.用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不拘时服。 (二)香囊方药 1.组成:藿香15-30g、佩兰15-30g、冰片6-9g、白芷15-30g。 2.用法: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三)足浴方药 1.组成:杜仲30-45g、川断30-45g、当归15-20g、炙黄芪30-45g、藿香15-30g、生姜15-20g。 2.用法:加水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四)食疗方药 普通人群 银耳、莲子、百合、排骨、山药汤:银耳75克、百合克、净山药50克、排骨克、莲子数粒。以上食材净加水适量放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食用。 虚体易感人群 红萝卜克,马蹄克,竹蔗克,鲜百合克,生黄芪30克,蜜枣4粒。以上份量适合4人饮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 已经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武汉返(来)甘人群 板栗克,瘦猪肉克,生苡米克,陈皮3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预防方案 预防方药 1.组成:药物预防使用玉屏风散加味,方药如下:生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贯众6g、佩兰10g、陈皮10g、苍术10g、桔梗10g。 2.用法:加水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各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大集结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中医“风瘟”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结合我省气候寒冷干燥的特点,制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轻症 (一)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病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基本方药:藿香(后下)、苏叶、桔梗、薄荷(后下)、连翘、芦根、滑石(布包煎)、炒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生甘草;或选用麻杏苡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二)热毒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本方药: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后下)、牛蒡子、竹叶、芦根、淡豆豉、麻黄、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蝉蜕、生甘草。 (三)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黄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基本方药: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芦根、冬瓜仁、桃仁、生姜、生薏苡仁、大枣、生甘草。 重症 (一)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黄(后下)、全瓜蒌、炙麻黄、知母、黄芩、芦根、生甘草。 (二)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晒参(先煎另炖)、制附片(先煎)、天冬、麦冬、生大黄(后下)、金银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芦根、生甘草。 恢复期 (一)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本方药:竹叶、生石膏、太子参、麦冬、半夏、粳米、芦根、炒谷芽、生甘草。 (二)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当归、北沙参、杏仁、炙枇杷叶、炙百合、炙甘草。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 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诊疗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工作。所有治疗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一)温邪犯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头痛,倦怠乏力,肌肤困痛,胸闷,脘痞,或呕恶,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邪,清热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合升降散或达原饮;或羌活胜湿汤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草果、姜厚朴、槟榔、蝉蜕、连翘、羌活、苍术、桔梗、酒大黄。 (二)温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郁金、浙贝、赤芍、胆南星。 (三)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喘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腑,泻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胆南星、酒大黄、炙麻黄、葶苈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四)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萸肉、天竺黄煎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饲。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一)湿毒郁肺,枢机不利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出现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苡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黄芩、连翘、贯众、大青叶、牛蒡子、苍术、草果。 加减: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发热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显加矮地茶。 (二)热毒夹湿,肺失宣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宣肺泻热、解毒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浙贝、苍术、滑石、藿香。 加减:咽喉红肿者合银翘马勃散。 (三)热毒闭肺,腑气不通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胸闷气促,或伴咯血,痰中带血,多有黄痰,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通腑。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加味。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葶苈子、贯众、大青叶、桃仁、白茅根、芦根、生甘草。 加减:高热不退加安宫牛黄丸或羚羊角粉(冲),便秘加枳壳、厚朴。 (四)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治疗方案 《建议处方》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分为:风热夹湿证、风寒夹湿证、湿邪郁肺证、湿热蕴肺证、邪热壅肺证、邪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等中医证型。 一、急性期 (一)风热夹湿证 症状: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蒡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焦山楂30g建曲15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二)风寒夹湿证 症状: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 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g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30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蜜麻黄10g杏仁15g草果10-20g槟榔10-15g蝉蜕5-10g连翘10-30g苍术10-15g桔梗20-30g黄芩15g牛蒡子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四)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陈皮10-15g杏仁10-15g黄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20g青蒿20-30g芦根2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五)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蜜麻黄10g杏仁10-15g石膏20-30g桑白皮15g金银花20-30g连翘20-30g黄芩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六)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杏仁15g生石膏20-30g瓜蒌皮15g大黄5g蜜麻黄10g葶苈子15-20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七)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生晒参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二、恢复期 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竹叶15g石膏15-20g太子参20-30g麦冬10-15g半夏10g白术15-20g茯苓15-20g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疗方案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本方案不可用于预防)。 1.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草果、槟榔、蝉蜕、连翘、苍术、桔梗、黄芩、牛蒡子、生甘草。 2.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银翘散。 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黄芩、浙贝母、生甘草。 3.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麻黄、葶苈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转自各卫健委/中药局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白癜风病因都有什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gx/5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也不能乱喝常用的六种中药,正悄悄伤害
- 下一篇文章: 七味追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