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是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抑郁症,只知道调肝,不知道治脾,是断不了根的”这是曾经我的恩师对我说的,如果不懂这一点,任何努力都是白搭。

抑郁症不应该是肝上的问题吗,怎么会跟脾扯上关系?

我们都知道,只有肥沃优良的土壤,才能让大树茁壮成长。如果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壤出现问题,那么树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而脾在五行中属土,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说,脾土出现问题后,必然会累及到肝木。

说一个我临床上的案例:

我的一位患者,18岁确诊抑郁症两年,每年都要发作三四次,发作时情绪行为无法自控,失眠,总是会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孩子中西医都看过,用过很多薬但是效果都不好。孩子妈妈问我,不明白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总是想太多、想不开呢?我告诉她想不开是抑郁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从身体成因来看,是脾的问题!

刻诊:见脉象偏缓弱,苔黄腻,舌体胖大,舌淡。大便偏稀,身体总感觉没劲儿,性格内向话少,说多了就累,食欲差,面色不好。

了解后决定不采用疏肝经验方,而侧重健脾拟方服用。组方:柴胡、白芍、胆南星、薄荷、栀子、神曲、丹参、甘草、茯苓、酸枣仁、远志、竹茹。(剂量需辩证不可自拟)

患者服用3剂,大便改善,食欲有所增长,1个月复诊睡眠改善,心情好转、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后继续巩固治疗,未见发作,体力精神大大改善,可以自主学习及运动。

其实患者面临学习的压力增大,导致情绪不稳定。在此期间,如若遭受家人的责骂,其内心将更为苦闷,进而可能形成肝郁气滞、肝气失和的状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患者可能出现脾虚的症状。

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思饮食、乏力倦怠、脉象细弱等症状,这些现象均提示患者存在脾虚的问题。由于脾脏无法正常地生化气血,可能会导致痰浊内生,进一步阻碍心神的清明,从而加重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

老一辈总说,中医贵在辩证,我深有感触。临床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情志病患者,需要从脾论治。很多人只知道从肝治,差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gx/1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