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于通信不够发达,导致很多信息被误传、被误会、被埋没的屡见不鲜。比如,一首出自《千金要方》的方子,但由于这个方子在《外台秘要》中也记载过,现代人们却认定它是出自《外台秘要》的方子。就连《方剂学》教材都认为这首方子出自《外台秘要》。

但是查证文献,的确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的肺痈一章里记载的有“苇茎汤方”,原文是这样记载的,“薏苡仁、瓜瓣各半升,桃仁三十枚,苇茎(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且还补充了煎服方法和适应证,即“上四味?咀,纳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

但是这个方子在《外台秘要》中,却是记载的引《古今录验方》。据考证,《古今录验方》的确早于《千金要方》,但是《古今录验方》却失传了,所以迄今为止,最早记录苇茎汤的当属《千金要方》,就连《金匮要略》的后世版本也是在肺痈章节下附录的千金苇茎汤。更何况,《千金要方》成书早《外台秘要》约年。所以,苇茎汤这个方子怎么也不能记在《外台秘要》的账上。

那么,苇茎汤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简单来说,这个方子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作用,适用于肺痈热证,临床表现以身有微热,咳嗽,气喘,痰多,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为主,舌脉方面,常以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脉要点。苇茎汤的现代用法是,苇茎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8克,瓜瓣15克,水煎服,现代研究发现,这个方子具有进气管平滑肌分泌、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适用于化脓性肺脓疡、急性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肺痈热证的患者。那么,苇茎汤也就四味药,为何有那么好的作用呢?其实任何方子之所以厉害,都在于配伍。全方以苇茎为君药,主要起到清泻肺热、解毒利肺的作用;桃仁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破瘀的作用;薏苡仁、瓜瓣为佐药,其中薏苡仁清热利湿排脓,能将热邪从下导去,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诸药合用,就起到了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妙用。

其配伍之妙,正如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所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伤其下也”。

这个方子虽然奇妙,但也有两味药极具争议,甚至说被误会了很多年。方中苇茎的作用极其强大,就连《本经逢原》都说,苇茎“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可以说是这个方子的灵魂,但是有人认为,芦根生于水中,清热透热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多用芦根,但是也有人认为,苇茎是生于水上的,升发透邪的力量更强大。但从临床实践中来看,芦根和苇茎效果差不多,如果有苇茎的情况下尽量用苇茎,如果没有苇茎只有芦根,用芦根也可以。还有一味药也是极具争议,那就是瓜瓣,因为后世医家都是记录的瓜子,有的医家认为用甜瓜子,也有的医家主张用冬瓜子。临床发现,用冬瓜子效果也不错,在《本草述钩元》中记载,冬瓜子“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要药”,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甜瓜子和冬瓜子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重在利水解毒,就用冬瓜子,如果是破瘀排脓,还是用甜瓜子比较好。

当然,即便苇茎汤力量强大,但在临床使用时,难免出现兼夹病症,所以就需要加减化裁、对症用药了。如果脓比较多的,可以加桔梗、葶苈子,加强清肺泻肺排脓的作用;如果毒热偏盛的话,可以加金银花、连翘、生甘草,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如果血瘀很明显的话,可以酌情加入丹参、赤芍等药来加强凉血散瘀的作用;如果咳嗽很明显的话,可以加入桑白皮、石膏、款冬花等中药来加强泻肺止咳的作用;如果痰多的话,可以加入胆南星、贝母等药来清热化痰。

总体来说,药王孙思邈传下的这个方子,有着它独特的作用,无论它是被误传了还是被误会了,但是都难掩它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个方子虽然临床效果不错,但是也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说本方的药物大多都是滑利的东西,而且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孕妇是不能服用这个方子的;还有,如果正气虚弱的,也要慎用地方。金兰









































贵阳儿童白癜风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cd/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