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些年,是中药对不起你还是你对不起中药
喝了这么些年中药,总觉得中药起效慢,甚至说没作用。 但是 是中药没作用,还是你煎错了? 中药煎煮学问多,一般错,白喝了;二般错,起副作用 下面看看,这些常见的错,你都经历过哪些? 错误示范一:抓回来药后,嫌其“脏”,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反复用水淘洗。 问题:过度清洗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或造成药物的损失,降低了其疗效。 正确做法:中药在煎煮前最好不要清洗。因为我们拿到的中药一般是饮片,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 此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 2、有的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蜂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3、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的在配药时还要研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 错误示范二:拿上药材直接煎或者拿上药材泡一天再煎或者泡完的药材的水随手倒掉。 问题:这些做法都会使药材的有效物质损失,从而降低疗效。 正确做法: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最好用凉开水,而不是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氯会与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加冷水漫过药面4~5厘米,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宜浸泡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浸泡完的水不要倒掉,直接拿来煎药。 错误示范三:随便找个煲就煎了。 问题:您还算比较讲究,没有随便找个锅就煎,但是随便找个煲就煎药,也是大错特错的! 正确做法: 首选:砂锅、瓦罐 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次选:不锈钢锅、搪瓷器皿、玻璃煎器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 千万不能选:铁锅,铜锅 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也会影响汤剂的质量,产生毒副作用。 错误示范四:随便加点水开煎吧。 问题:终于开始煎了,可是加水多了服用不方便,加水少了,又糊了 正确做法: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错误示范五:开大火煮。 问题: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正确做法: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那煎几次呢?怎么吃呀?传说中的先煎后下是什么?还有最后一个终极大招,先不告诉你,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bm/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何选择种植中药材种什么才能更赚钱
- 下一篇文章: 武汉协和医院药品代购武汉同济医院药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