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开幕!立春来临!一天拼手速都没有买到一个火爆的冰墩墩。这么可爱的让人无法拒绝的冰墩墩吃什么呢?这个秘密还没有揭开,容我掐指一算,都是“竹”中药啊!快来看看!”

01

淡竹叶

淡竹叶(《本草纲目》)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1.用于口舌生疮、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证。本品长于清心与小肠经热,而利尿通淋。常与灯芯草、白茅根、海金沙等同用。2.用于热病心烦口渴之证。本品能淸心泄热,除烦止渴。可与麦冬、芦根、天花粉等同用。10~15g。

02

竹茹

竹茹(《别录》)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砍取茎秆,刮去外层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晾干。

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清化热痰,除烦止呕。1.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以及痰火内扰,心烦不安。本品有清化热痰和淸热除烦之功。治热痰咳啾,常与黄芩、瓜蒌配用;对胆火挟痰,犯肺扰心所致的胸闷痰多、心烦失眠、惊悸等证,常与陈皮、茯苓、半夏、枳实等同用,如温胆汤。2.用于胃热呕吐,竹茹善清胃热,止呕叶,可与黄连同用。痰热互结,烦闷呕逆,常配陈皮、半夏,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若胃虚有热而呕吐者,可与益气和胃之陈皮、生姜、人参同用,如橘皮竹茹汤。6?10g。

03

竹沥

竹沥(《别录》)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甘,寒。归心、肺、胃经清热化痰。竹沥对热咳痰稠,最具卓效,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诸证。除用于肺热痰壅,咳逆胸闷外,凡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均可用治,且单用即效。《千金方》治中风口噤,以竹沥配姜汁饮之。近来用治乙脑、流脑之高热、痰迷、呕吐,可用竹沥频饮;治肺热痰壅,可与瓜蒌、枇杷叶同用。30?50g,冲服。本品性寒质滑,对寒嗽及脾虚便泄者忌用。

04

天竺黄

天竹黄(天竺黄)(《开宝本草》)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甘,寒。归心、肝、胆经。淸热化痰,清心定惊。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证。本品有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常与其他清化热痰、定惊息风之品配伍,如用于痰热惊搐,与胆南星、朱砂、内僵蚕等配伍。3?6g,入汤剂;研粉吞服,每次0.6?Ig。

05

竹皮

竹皮汤

《外台秘要》卷第二伤寒阴阳易方八首疗交接劳复卵肿,腹中绞痛便绝死,竹皮汤方。

刮青竹皮(一升)(约40ml)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立愈。

注:文中图片来自于大家中医和网络。中药及方剂介绍自《中药学》(凌一揆主编)及《外台秘要》

传承李士懋先生学术思想

为中医药加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bm/1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