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导读:定痫丸,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涤痰熄风,开窍安神之功效。主治风痰蕴热之痫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猪婆疯、羊癫疯、癫狂、子痫、精神分裂症、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等发作期属风痰蕴热者。

方歌定痫贝苓天麻麦,陈半星葛远琥珀,僵蚕灯蝎朱茯神,竹沥姜汁草丹参,风痰致痫眩倒地,肢搐吐涎畜叫声。

组成明天麻、川贝母、半夏(姜汁炒)、茯苓(蒸)、茯神(去木,蒸)各30g,胆南星(九制者)、石菖蒲(杵碎,取粉)、全蝎(去尾,甘草水洗)、僵蚕(甘草水洗,去咀,炒)、真琥珀(腐煮,灯草研)各15g,陈皮(洗,去白)、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21g,丹参(酒蒸)、麦冬(去心)各60g,辰砂(细研,水飞)9g。

用法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煮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g煮膏,加竹沥汁ml与生姜汁50ml为丸,每次9g;亦可作汤剂,加甘草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琥珀、朱砂冲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主治风痰蕴热之痫病。症见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

方解

痫证之由,多缘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头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罹患它疾之后。情志失调,每致惊恐恚怒,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怒则气上,气机紊乱,触动积痰,或始于幼年“病从胎气而得”,或外伤之后,则神志逆乱,脏腑失调,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脾胃受损,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失调,一遇诱因,肝气失和,肝风挟痰浊随气上逆,壅闭经络,蒙蔽清窍,以致突然发作。肝风内动,故见目睛上视,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则口吐白沫,喉中痰鸣;舌脉为风痰蕴热之象。急当涤痰熄风,开窍安神为治。

方中竹沥为君,性寒,味甘苦,善于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本草从新》卷8言其“治痰迷大热,风痉癫狂”。《本草秘录》卷4又云:“止惊怪去痰。”臣以胆南星性凉味苦,清火化痰,镇惊定痫,以助竹沥豁痰利窍之功。佐以半夏性温味辛,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本草纲目.草部》卷17云:“半夏能主痰饮”。配以姜汁,化痰涎,通神明,《本草备要》卷4云:“通神明,去秽恶,救暴卒”,且可解半夏之毒。贝母性寒味苦,清热化痰,《本草易侯》卷3云:“清热除痰之良药。”陈皮味辛苦,性温,燥湿化痰,善行肺经气滞,《本草通元》卷4云其“下气消痰。”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其与半夏、陈皮为伍,共成二陈之意,而助君臣化痰之功。全蝎味辛,性平,主入肝经,尤善熄风止痉。《本草通元》卷4明言其治:“小儿惊风尤为要药。”僵蚕味咸辛,性微寒,入肝经,有熄风止痉,化痰泄热之效。《神农本草经》卷4云其“主小儿惊痫夜啼。”天麻味甘性平,具平肝熄风之用,《本草从新》卷1谓其主“诸风眩掉”。三药相合,熄风止痉之力倍增,以定抽搐。丹参性微寒,味苦,凉血活血,清心除烦,兼有安神之功,《本草备要》卷1云其“除烦热功兼四物。”麦门冬味甘微苦,养阴清心除烦,兼防燥药伤津。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开窍化痰,化湿和胃。《本草纲目。草部》卷19云其治“客忤癫痫。”《本草从新》卷3更言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辰砂性寒,味甘质重,重可镇怯,寒能清热,主人心经,有重镇清心,安神定惊之效。《本草从新》卷5谓“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定癫狂。”琥珀味甘性平,安五脏,定魂魄,有镇惊安神之功。茯神味甘性平,平肝安神,《本草秘录》卷4云:“茯神抱松本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惊悸恍惚。”远志味辛苦,性微温,既利心窍以宁神,又祛痰止咳以利肺,《新修本草》卷6云:“定心气,止惊悸”诸药共为佐,镇惊安神,共助君臣醒神定痫之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补虚缓急,可解抽搐之拘急。综观全方,涤痰利窍以醒神,清热熄风以定痫,故适用于痰热内闭之癫痫。

本方配伍特点为清热化痰与平肝熄风并施,醒神开窍与镇惊安神相济,实为治疗痫证的常用良方。

加减化裁

原书云:“痫证,照五痫分引下:犬痫,杏仁五枚,煎汤化下;羊痫,薄荷三分,煎汤化下;马痫,麦冬二钱,煎汤化下;牛痫,大枣二枚,煎汤化下;猪痫,黑料豆三钱,煎汤化下。”

使用注意

痈证的发作有轻有重,来势有急有缓,病程有短有长。一般初起较轻,反复发作则正气渐衰,痰结日深,愈发愈频,证情逐渐加重。其发作期间,应着重涤痰熄风,先治其标。发作之后,则宜健脾养心,补益肝肾,调补气血,缓治其本。本方乃涤痰熄风之剂,故适用于由痰热上扰而致痫证发作者。待其痫证缓解,则须化痰与培本兼顾,并应注意饮食,调摄精神,扶其正气,以收全功。

方论选录

程国彭:“痫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瘛疭抽搐,目斜口喁,痰涎直流,叫喊作畜声。医家听其五声,分为五脏。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马鸣者,心也;牛吼者,脾也;猪叫者,肾也。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医学心悟》卷4)

附:河车丸紫河车一具茯苓茯神远志各一两人参五钱丹参七钱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三钱。对久病频发者,更须注重调补正气,原方后有“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一语,即是此意。

定痫丸附方

镇痫片(《上海市药品标准》),由红参、珍珠母、郁金、牛黄、朱砂、茯苓、胆星、奉仁、石菖蒲、远志、莲子心、麦冬、甘草构成。功能枝疚利袴。主治癫痫痰多,四肢抽搐,神志昏迷者。

镇心定痫汤(《杂病证治新义》),由菖蒲、远志、黄莲、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龙齿、僵蚕构成。水煎服,化服磁朱丸。功能化痰祛风,镇心定痫。主治诸痫。

定痫丹(《医宗金鉴》),由人参、白爷、当归、茯神、远志、枣仁、琥珀、天竺黄、白术、半夏、橘红、天麻、钩藤、炙甘草构成。功能化痰熄风,益气养血,镇惊安神。主治小儿阴痫发作。

痫症镇心丹(《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由犀角、胆南星、冬仁、麦冬、茯苓、黄莲、珍珠、朱砂、石菖蒲、牛黄、远志、甘草构成。功能化痰利窍,清心宁神。主治癫痫痰多,四肢抽搐,神志昏迷者。

医案精选

周××,女,30岁,年8月就诊。

发作性昏倒、抽搐13年,加重1年。

初诊:患者于年初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一次昏倒在地,同时伴手足抽搐、口角流涎,约20分钟后自行清醒,后一直未发作。

于年孕产后再次发作,并在此后发作呈进行性加重,近1年来,每2-3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20-30分钟,自行醒后头晕,反应迟钝,无发热和呕吐,西医诊断“癫痫”,并予以抗癫痫药口服1年余。现服用苯妥英纳不能控制,每天中午定时发作,因西医疗效不佳,神思呆钝,来中医诊治。近1年多以来,精神疲倦,健忘,纳呆、睡眠差,二便尚好。

症见:中午定时发作性晕厥倒地,手足抽搐,口流涎痰,神思呆钝,神疲健忘,纳差、面色少华,舌红、苔粘腻,脉滑。

中医辩证分析:患者儿时即发作一次,此为禀赋不足;又产育后,脾虚失运,痰自内生,精血不足,肝木失养,肝风上扰,风痰上乘,矇蔽清窍,故出现昏倒、抽搐,反应迟钝、健忘,并伴纳差、面色无华等。

而近来每于午后发作,是风痰夹热上乘之征。舌红、苔粘腻、脉滑为痰湿有热之象。

诊断:癫痫。证候:脾虚痰盛,风痰上乘。

治疗:健脾化痰,熄风开窍。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处方:党参12g,天麻10g,钩藤12g,陈皮6g,半夏8g,茯苓12g,僵蚕10g,白蒺藜12g,石菖蒲10g,远志6g,丹参10g,40剂。

二诊:服前方药40剂,昏仆抽搐发作次数渐渐减少,现10-15天发作一次,仍然以中午时为多,发作前有口唇跳动为预兆,睡眠、饮食有改善,舌红、苔白腻,脉滑。

认为脾虚痰盛、风痰夹热之证,故改用定痫丸加减,治以健脾涤痰熄风、清热镇惊定痫。

处方:天麻10g,贝母10g,胆南星12g,半夏6g,陈皮6g,茯神12g,丹参10g,麦冬10g,石菖蒲12g,远志6g,全蝎8g,僵蚕10g,琥珀10g,朱砂8g,甘草5g,竹沥10g,姜汁5g,患者服药数十剂后20-30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5-10分钟。

三诊:断续守服二诊时方药,患者近两年来,1-2个月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5-10分钟,双目无上窜,双手抽搐症状明显减轻,口中无吐泡沫,纳旺,寐安,神佳,二便正常。故建议守上方改成丸剂,坚持每日服用,以期治疗彻底。随后访视,一年后未再发作。

按:导师针对本癫痫案例,初诊治疗以健脾、熄风、化痰为主,选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即见患者发作明显减少。后考虑其发作时间、舌、脉象等,认为尚夹内热之邪,故改用健脾涤痰熄风、清热镇惊定痫之定痫丸加减,长期服用,几年后患者未再复发。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特点是忽然昏仆倒地,目斜口歪,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涎沫,或有叫声,或伴小便失禁,约持续数分钟而停止。发作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等症状。苏醒后对发作情况一无所知,常遗有头昏痛、身疲乏力等。也有的属于癫痫小发作者,表现为一时性的意识障碍,如突然中断活动、目直发呆、持物脱落、呼之不应,但无抽搐。经数秒或数十秒钟后即可恢复,事后对发作情况完全不知。

其病因,中医认为,除与母体怀孕期间胎儿惊吓或由于产伤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情志失调,大惊骤恐,饮食失节,劳累过度,以及温热病后热毒所伤等因素导致风、火、痰等病理变化所引起的。风,主要指内风亦即肝风;火,主要指心肝之火;痰,则是由脾不健运、津液留滞所生,或因肝气不舒、气滞水停而生,或因火热煎炼津液而成。风、火、痰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一旦遇有情绪激动,触动内积之痰,就会因肝风挟痰随着上逆的气机而壅闭经络,阻塞心窍,以致突然发病。

癫病的发作有轻有重,发作间歇期有长有短,来势有缓有急。大抵发作的轻重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的盛衰有关,故治疗应分标本缓急。如发作期间,应先治其实,着重涤痰息风。定痫丸便属于治标之剂。石菖蒲、胆南星、半夏、天竺黄等豁痰开窍;天麻、全蝎、僵蚕以平肝熄风镇痉;琥珀、朱砂、远志、茯苓以宁心定志;生姜解胆星、半夏毒;生甘草调和诸药,去其偏盛。全方旨在涤痰熄风,开窍定痫,能达到抑制痫症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而又无苯妥英钠等化学药品对神经、消化、血液系统和肝脏皮肤等的损害之弊。在攻邪的同时,亦适宜在间歇期调理脏腑以扶正固本。根据脉证情况,选择疏肝健脾、补益肝肾、养心补肾、调补气血等治法,缓图其本,以改善病人的体质,而不能一味投用重镇熄风之品。因此,在《医学心悟》的定痫丸方后不仅有“本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一语,而且还附有“河车丸”一方,并说“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本例患者虚象不重,仅“疲倦乏力”,却舌无齿痕,脉非无力,虽已二十余年,仍以邪实为主,至于痰从何生,脾难脱干系,故健脾燥湿与化痰熄风并举,邪去正实,一年未复发,应是已彻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bm/1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