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天南
概述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别名 虎掌(《本经》),半夏精(侯宁极《药谱》),蛇头天南星(《履巉岩本草》),南星、虎掌南星、虎膏(《纲目》),蛇芋(《植物名实图考》),蛇包谷(《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山苞米(《辽宁主要药材》),三棒子、药狗丹(《河北药材》),大扁老鸦芋头(《山东中药》),斑杖(《南宁市药物志》),蛇六谷(《浙江农药志》),野芋头(《中药材手册》),蛇木芋(《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图片 产地 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形状鉴别 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炮制 天南星: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南星:取拣净的天南星,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每日换水2~3次,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适当掌握浸漂日数。至起白沫时,每南星斤加白矾2斤,浸泡一月后,继续换水,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止,捞出,与鲜姜片及白矾粉层层均匀铺入容器内,加水淹没,约经3~4星期,复倒入锅内煮至内无白心,取出,拣去姜片,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天南星斤,用鲜姜25斤,白矾12.5~25斤)。 性味 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温。 ②《吴普本草》:岐伯、桐君:辛,有毒。 ③《药性论》:味甘。 ④《履巉岩本草》:温,有小毒。 入肺、肝、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 ②《本草通玄》:肺、脾、肝。 ③《本草新编》:入脾、肺、心三经。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 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 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 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②《日华子本草》:畏附子、干姜、生姜。 ③《本草备要》:阴虚燥痰禁用。 ④《会约医镜》:孕妇忌之。 相关配伍 ①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气逆,及气虚眩晕:南星(生用)一两,木香一分,川乌(生,去皮)、附子(生,去皮)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大盏,姜十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局方》三生饮) ②治暴中风口眼歪斜:天南星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才正便洗去。(《杨氏家藏方》天南星膏) ③治风痫:天南星(九蒸九晒)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煎人参、菖蒲汤或麦门冬汤下二十丸。(《中藏经》) ④治破伤风:㈠天南星、防风各-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童子小便洗疮口,后以此药末酒调贴之。(《圣济总录》夺命散)㈡白芷、南星、白附子、天麻、羌活、防风各一两。研末调敷伤处。如破伤风初起,角弓反张,牙关紧急,每用三钱,热童便调服。(《医宗金鉴》玉真散) ⑤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生半夏七两,生天南星三两,生白附子二两,生川乌头半两(去皮及脐)。上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磁盆中,日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大人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瘫痪风温酒下,并不以时候服。(《阎氏小儿方论》青州白丸子) ⑥治诸风口噤:天南星(炮,锉),大人三钱,小儿三字,生姜五片,苏叶一钱。水煎减半,入雄猪胆汁少许,温服。(《仁斋直指方》) ⑦治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大者,去皮)、茴香(炒)。上等分,为细末,入盐少许在面内,用淡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姜汤下。(《魏氏家藏方》上清丹) ⑧治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天南星大者一枚,雄黄皂子大。上二味,先用天南星当心剜作坑子,次安雄黄一块在内,甩大麦面裹合,炭火内烧令烟尽,取出候冷,入麝香一字同研为细末。先以新绵揾血,然后于疮上掺药。一日三次。(《圣济总录》天南星散) ⑨治喉闭:白僵蚕、天南星(并生用)等分。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字许,用笔管灌在喉中,仍咬干姜皂子大,引涎出。(《中藏经》) ⑩治头面及皮肤生窟,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疼不痒,不可辄用钎灸:生天南星一枚(洗,切。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滴醋研细如膏,将小针制病处,令气透,将膏摊贴纸上如瘤大贴之,觉痒即易,日三、五上。(《圣济总录》天南星膏) ⑾治痰湿臂痛,右边者:天南星、苍术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之。(《摘元方》) ⑿治身面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简易方论》)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天南星,欲其下行,以黄柏引之。 2.《纲目》:虎掌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喎舌糜。杨士赢《直指方》云,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南星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3.《本草经疏》:半夏治湿痰多,南星主风痰多,是其异矣。 4.《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5.《本经逢原》:天南星,即《本经》之虎掌也。为开涤风痰之专药。《本经》治心痛、寒热、结气,即《开宝》之下气、利胸膈也。《本经》之治积聚伏梁,即《开宝》之破坚积也。《本经》之治筋痿拘缓,即《开宝》之治中风、除麻痹也。《本经》之利水道,即《开宝》之散血堕胎也。盖缘一物二名,后世各执一例,是不能无两歧之说。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以之为向导。 6.《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7.《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8.《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9.《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 10.《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11.《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12.《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13.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14.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 15.《纲目》:治惊癎,口眼喎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推荐阅读: 1.阳气是人身上最好治病良药(附自我诊断方法) 2.三七粉有6不喝,不同疾病不同用量 3.马兜铃酸致癌?这些锅,真不能让中药背 4.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营养差别这么大,不知道亏大了! 推广药博商城早期白癜疯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jj/1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8姜黄素全球市场调研报告
- 下一篇文章: 量身打造中药材种植时间表中药材种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