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煎药给药法已有多年的历史,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如溶解、扩散、渗透和脱吸附等方式转入到汤液里去。要想发挥中药汤剂的最佳效果,除了准确的辨证处方、优良的药材质量之外,学会如何恰当地煎煮汤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使中药疗效更可靠,在煎煮中药时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五、煎中药要加锅盖

  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六、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七、中药煎煮之前可别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八、煎糊的中药请丢弃

  滋补性中药煎糊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糊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糊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糊后应丢弃。

  另外,逾65年中医临床经验、在内地香港台湾同时拥有行医牌照、香港特区肿瘤中心首席中医师李岩教授亲自教学传承的中医抗癌团队指出: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更好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实际操作当中如有疑问或遇到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咨询中医医师及药剂师。

我是分割线

  李岩教授简介

  香港中医科学院院长

  香港特区肿瘤中心首席注册中医师

  医院创院副院长

  周恩来总理肿瘤医疗小组首席中医代表

  北京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创始成员及首任中医科主任

  中国中医肿瘤研究所首任所长

  医院客座教授

  李岩教授年毕业于辽西医校,后医院外科医生,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李岩教授师从北京名老中医秦伯未、关幼波等大师,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逾65年的研究、教学、行医经验,是一位在两岸三地均有行医牌照的中医师。专攻十一种肿瘤的中医治疗,收集、研究治疗肿瘤余个单偏验方,著有《肿瘤临证备要》等中医学著作逾万字,是北派中医、南派中医与民族中医的集大成者。在验方白英、蛇莓的基础上研制出白蛇六味方剂,该方剂亦是国家"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发展为目前国内医保抗癌中药「紫龙金片」,随后该方在李岩教授两岸三地的行医及教授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改进。

  如有需要,请拨打香港特区肿瘤中心咨询热线-,或者添加中心工作人员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jg/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