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长丨痫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
痫病的定义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一般将痫病分为五种证型,包括风痰闭阻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心脾两虚证以及心肾亏虚证等。淘中医平台为您整理。 痫病的病因病机1.病因 先天遗传,七情失调,惊恐,饮食失调,脑部外伤,六淫所干,他病之后。 2.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痰内动,蒙蔽清窍。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又以痰为重要。本病的病位在脑,涉及肝、脾、心、肾诸脏。其中肝、脾、肾的损伤是痫病发生的主要病例基础。风阳夹痰,痰瘀郁而化热,风热痰瘀上蒙清窍,流窜经络等,而使本病变化更为错综复杂。 痫病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痫病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医学心悟》)。常用天麻、全蝎、僵蚕、川贝母、胆南星、姜半夏、竹沥、石菖蒲、琥珀粉、茯神、远志、辰砂、茯苓、陈皮、丹参。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医方集解》、《奇效良方》)。常用人龙胆草、芦荟、大黄、黄芩、栀子、姜半夏、胆南星、木香、枳实、茯苓、橘红、人参、石菖蒲、当归等。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遗症等,或先天脑发育不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医林改错》)。常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红枣、老葱、鲜姜、麝香、僵蚕、全蝎等。 心脾两虚证反复发痫,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医学正传》、《济生方》)丹加减。常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生地、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等。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板、川牛膝、生牡蛎、鳖甲等。报名新专长高端飞跃计划 考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 获取独立处方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报名咨询 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jg/11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能说的秘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