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从中医角度来讲,其根源往往与“痰堵脑窍”有着密切关联。

此痰并非单纯指呼吸道分泌的黏液,而是一种广义的病理产物,涵盖了体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而产生的各种黏稠、浑浊的物质。

当这些病理性的痰浊积聚于脑部,阻塞经络,影响脑窍的正常功能时,患儿多表现为情结不稳,冲动任性,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

这是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导致神明失用,出现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及情绪障碍等。

去年看过一个小女孩,情况还比较多:

1.做事专注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2.规则感差,扰乱课堂纪律

3.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4.做作业拖拉磨蹭,有错别字、漏字、看错行

5.7岁了筷子还拿不好,不会跳绳,不会系鞋带

6.跟同学交流也很少。

刻诊:

挑食,睡觉爱翻腾,大便干,脾气很大,生气了不管在家孩子在课堂上,都会大声哭闹。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一派痰热内壅之征象。

辩证:痰火上犯,扰乱心神

因此治疗当清热豁痰,开窍宁心。

方用黄连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药用半夏、陈皮、枳实、茯苓、胆南星、天竺黄、竹茹、黄连、牡丹皮、连翘、石菖蒲、郁金、珍珠母、红花等。

一个月后,孩子注意力好转,发脾气减少,上课会走神,但不乱插话,能遵守纪律,睡眠改善,大便正常一天一次。

患儿按时复诊,随症调方,坚持调理四个月,诸症消失,作业能够按时完成,看错写错的情况也少了。

之后改为间断用药,继续巩固三个月停药,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成绩进步很多,情绪比较稳定。

在治疗多动症时,中医强调“化痰开窍”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化痰散结、开窍醒神的中药,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痰浊得以消散,脑窍得以清利,从而恢复脑部的正常功能,让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上课能坐得住,做事能专注。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多动还有心肝火旺、脾虚肝旺、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等证型,一定要根据孩子情况具体辨证,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dx/1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