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脾衰病自来尤其是多年老胃病,
焦虑症——脾衰病自来!尤其是多年老胃病,更容易得焦虑症! 焦虑症与脾胃最近不少朋友后台咨询,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的话题,今天就抽出来一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下焦虑症跟脾之间的关系。 废话不多说,借用前几年的一则医案来配合讲解吧。 临床医案我的一位女患者,46岁,本身就有胃病,那段时间因为工作特别忙,所以连续4个月晚上睡不好觉。 一开始是很容易醒,醒了之后就很难再睡着。而且,她还觉得整个人没精神,很累。 后来,医院,诊断出了焦虑症。医生给她开了些镇定之药来帮助睡眠。 吃了药之后,她确实能睡得好一些了。但是,一旦停药些睡不好觉的问题就又回来了。 听说我这边治疗焦虑症很有一手,便找上了门来。 刻诊:心悸加重,善惊,乏力,无精打采,双目黑,面色萎黄,食纳不香,二便正常,月经尚正常,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小数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心火内扰,胆胃不和 治法:清心温胆和胃 拟方:太子参,黄精,八月札,橘叶,竹茹,姜半夏,茯苓,天竺黄,胆南星,炒柏子仁,当归,炒枳实,甘草,生姜 同时配合茶饮方:小麦,甘草,大枣,绿萼梅,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结果如何呢?半个月后回来复诊,患者反馈,晚上睡眠好多了,胃口也变好了,吃得多了点。不过有时还会感到心里慌慌的,像心跳很快一样,舌头和脉象还是和之前一样。 对此,我调整了药方,去掉了八月札,加上了琥珀粉(单独冲服)。同时继续喝原先的茶饮方。 就这样治疗了一个多月后,患者的睡眠情况大大好转,那些心里慌、没力气的症状也都消失了。 我的治疗思路这位患者的病情其实挺复杂的,但我们可以从她的脾胃状况入手来理解。 首先,她一直有胃病,而且最近胃口不好,容易肚子胀。这些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现。 脾胃不好,还会影响身体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转,导致湿气在体内堆积,舌苔就变得又白又腻。 同时,气血也会不足,脸色就会显得黄黄的,脉象也比较细弱。 我们都知道,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弱了,心脏的气血也会不够,所以她就会感到心慌,晚上睡不好,容易醒。 另外,她还很胆小,容易受到惊吓,这其实是胆的问题。 胆负责我们的决断能力,如果胆气不足或者被痰湿和热气扰乱,胆就不能正常工作,人就容易受惊。 怎么治疗呢?来看我的方子。 柏子仁和当归弥补心血的不足。 天竺黄、胆南星、竹茹清痰热,恢复胆的清净之性。 太子参和黄精,健脾益气;茯苓、半夏、生姜,用于化散湿浊;橘叶、八月札、枳实,用于理气消胀。 同时,还配合了一个代茶饮的方子,甘草+小麦+大枣组成甘麦大枣汤,用于养心安神;再添加绿萼梅来平肝和胃、调畅气机。 总的来说,治疗的关键就是抓住脾胃这个根本,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其他的症状。这就像是我们种花一样,只有把土壤养好了,花儿才能开得更鲜艳。 临床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长期患有胃病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老胃病患者,他们往往更容易得焦虑症。 这个问题真的不能忽视,因为胃病不仅仅是个身体上的问题,它还和我们的情绪息息相关。说白了,胃病其实是一种身心疾病,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胃的健康。 反过来,焦虑症的患者里面,也有很多人脾胃不太好。这告诉我们,脾胃和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中医里有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焦虑症的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bm/13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耳鸣就是堵在耳朵里的痰火太多了需要脾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