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系列文章只做资料收集使用,无关商业盈利,部分图片选自某宝的各个商家、并非广告,购物需谨慎;2、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秉持着“这东西能吃吗?怎么吃?”的好奇心,而非医学科学探讨;3、本人认可“药食同源”、“配伍禁忌”等传统文化,但对中医队伍是否传承了完整的传统表示质疑,请中医黑、中医粉等均勿扰。4、如有医疗、养生等需要,请遵医嘱,万勿自行食用。

天冬

天门冬的块根

百合科

多年生攀援草本

与昨天整理分享的麦冬相似,天冬也是“天门冬”的简称。并且两者功效相似。

至于“天”字,据《本草崇原》记载:“始出奉高山谷,此山最高,上奉于天,故曰天”。

(拍摄:1、3、6孙观灵,2宋鼎,4陈又生,5肇谡,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7淘宝)

《中国植物志》里有如下记载:

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生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也见于朝鲜、日本、老挝和越南。

天冬标本的热力分布图

(图片来源:iPlant.cn植物智)

成为中药材

天门冬以块根入药,秋冬两季采挖。

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纹。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宽,中柱明显。气微,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加工炮制

定植后2-3年即可采收,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捞出入清水中,趁热剥去外皮,烘干或用硫黄熏蒸。

天门冬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泛油色黑者,迅速洗净,或用明矾水洗净,晒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炒天门冬

现行,取净天门冬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炙天门冬

现行,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投入净天门冬片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天门冬片kg,用炼蜜12kg。

朱天门冬

取净天门冬片用清水微润湿,撒入朱砂细粉拌匀,晒干或晾干。

每天门冬kg,用朱砂0.15kg,以清心除烦。

功效作用

味甘、苦,性寒;

养阴润肺,自身降火,益胃生津

主治

1、用于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2、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反复呼吸道感染、妊娠咳嗽、肺结核、百日咳属于肺阴虚者,咽喉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属于肺胃阴虚者,白内障属于肝肾不足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畏曾青。

2、饮食禁忌:忌鲤鱼、鲫鱼。

注意事项

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俗云颠棘、浣草者,形貌詺。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之也。

临床应用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生天门冬捣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

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

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治肺痨,

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相关配伍

天门冬配麦门冬:

天门冬善于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麦门冬长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润肺的作用。

适用于肺肾阴虚,劳嗽咯血等。

天门冬配贝母:

天门冬甘苦寒凉,长于滋肺肾之阴而化痰热;

贝母甘苦微寒,善于清泄肺热而化痰。

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润肺,清化痰热的作用。

适用于痰热壅肺,伤津耗液,痰黏难咯等。

天门冬配阿胶:

天门冬甘苦寒凉,长于滋肺肾之阴而化痰热;

阿胶味甘性平,善于滋阴润燥而止血。

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润肺止咳,化痰止血的作用。

适用于肺痿日久,阴虚内热,咳痰带血等。

天门冬配桔梗:

天门冬长于滋阴润燥;

桔梗善于宣肺化痰。

两药配伍,可具有滋阴润燥,宣肺化痰的作用。

适用于热邪壅肺,肺失宣肃之咳嗽稠痰,咽嗝气塞,头目不清等。

天门冬配黄芪:

天门冬长于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黄芪善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两药配伍,可具有双补气阴,滋阴润肺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肺痨咳嗽重证,肺肾两伤,气阴不足,咳嗽气促,四肢羸瘦等。

天门冬配黄柏:

天门冬长于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黄柏善于清相火,退虚热。

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生津止渴的作用。

适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咽干口燥,舌红苔少等。

天门冬配胆南星:

天门冬甘苦寒,功可苦泄降火,清热化痰;

胆南星苦辛凉,功善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两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化痰的作用。

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心神不宁,或见癫、狂、痫等。

天门冬配当归:

天门冬甘寒质润,功可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当归甘温质润,功善补血养血,润肠通便。

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滋阴,润肠通便的作用。

适用于热病伤津,甚则阴亏血少之肠燥便秘,数日不行等。

鉴别用药

麦门冬与天门冬:

两者均为百合科植物块根,味甘归肺经,属清滋润燥之品,皆能养阴清肺、润燥通肠,同治肺热燥咳、劳嗽咯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

然麦门冬性微寒味微苦,入心、胃经,润燥清热力较小,滋腻性亦小,又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善治温热病或久病胃阴被伤之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营血之心烦不眠。

天门冬性大寒味苦,入肾经,清火润燥力较强,又滋肾阴,善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遗精;近年用于乳腺小叶增生。

知母与天门冬:

两者均源于百合科,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为清降滋润之品,皆能清热降火、滋阴生津、润燥通便,同治肺热燥咳及阴虚劳嗽,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肾虚亏虚之潮热盗汗遗精,阴虚津枯之肠燥便秘。

然知母苦多于甘,兼入胃经,清热泻火力较强,多用于外感热病;又能清胃火益胃阴,治胃火牙痛、口舌生疮及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

天门冬甘大于苦,滋阴润燥力较强,多用于内热阴伤,潮热盗汗,遗精早泄。

相关药品

润肺止咳丸、口炎清颗粒。

相关方剂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三才汤(《温病条辨》)。

文献来源:

1、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cd/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