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分证论治与脑梗后
北京酒渣鼻中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5/9105932.html 一、中风恢复期 1.风火上扰证 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治法:清热平肝,潜阳熄风。 例方:羚角钩藤汤加减,此方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常用药:羚羊角粉、生地黄、钩藤、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丹参。 加减:头晕、头痛,加夏枯草、桑叶等平肝;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者,可加龙胆草、栀子清泻肝火。 2.痰瘀阻络证 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法:化痰通络。 例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前方熄风化痰,主治风痰上扰证;后方祛瘀通络,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常用药: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 加减:瘀血重者,加用水蛭、地龙活血祛瘀;痰盛者,加胆南星、瓜蒌清热化痰。 3.痰热腑实证 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例方:星蒌承气汤加减,此方清热化痰,通腑导滞。主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急性缺血性中风。 常用药:生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 加减:痰多者,加青礞石祛痰;热象明显者,加黄芩清热;气滞者,加厚朴、枳实理气。 4.阴虚风动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熄风。 例方:育阴通络汤,此方滋阴熄风,活血通络。主治中风恢复期之阴虚血瘀证。 常用药:生地黄、山茱萸、钩藤(后下)、天麻、丹参、白芍。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丹参、夜交藤、珍珠母清热安神;头痛重者,加生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 5.气虚血瘀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活血。 例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此方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常用药: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 加减:汗出明显者,加生牡蛎敛汗;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木蝴蝶化痰利咽;肢体麻木加豨签草、伸筋草、防己舒经活络;肢体偏废者,加全蝎、乌梢蛇、川牛膝、桑枝、地鳖虫活血通络。 二、中风常见后遗症 (一)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证 证候: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苔薄白,脉细涩无力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例方:补阳还五汤。常用药及加减参见恢复期气虚血瘀证。 2.肝阳上亢,脉络痹阻证 证候: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例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参见恢复期阴虚风动证。 (二)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 证候:舌强语謇,肢体麻木。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例方:解语丹,此方熄风,化痰,开窍。主治中风不语。 常用药:白附子、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羌活、僵蚕、木香、胆南星。 加减:头晕、头痛,加菊花、桑叶等清热平肝;痰多者加用陈皮、半夏化痰;兼瘀血者加用水蛭、地鳖虫破血逐瘀。 2.肾虚精亏证 证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及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例方:地黄饮子加减,此方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常用药:熟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 加减:兼有痰湿者,加用杏仁、桔梗、木蝴蝶化痰利咽;阴虚者,去附子、肉桂大辛大热之品。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证 证候:言语謇涩,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滑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例方:天麻钩藤饮。 常用药、加减参见中经络之风火上扰证。口眼歪斜 4.风痰阻络证 证候: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通络。 例方:牵正散,此方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常用药:白附子、僵蚕、全蝎、川芎、防风等。加减:口眼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头晕、头痛加菊花、桑叶清利头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nanxinga.com/dnxbm/12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化疗反应大,中医有妙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